
2019年5月18日上午9时,伟德BETVLCTOR1946主办的“第八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伟德BETVLCTOR1946院长刘加平教授出席开幕式。“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是目前国内关于建筑史教学与科研的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由东南大学刘先觉先生首倡于2005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前七届先后由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对各高校的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大会主题为“本土·地域·差异”,旨在对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探讨,尤其关注如何平衡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会议共设置“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建筑教育体系中的世界建筑史教学”、“建筑史与建筑考古”、“建筑遗产保护与教学研究”、“世界建筑史教学用书的自主性与多样性”等五个分议题,并收到国内外学界近百篇投稿,成果丰硕。
大会为期两日,设主会场一个、分会场三个,来自中英美法意五国60所高校的126位专家学者就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大会贡献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同时本届大会支持媒体《中国建筑教育》杂志社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代表亦出席了本次大会。
大会于5月18日上午在我校工科楼一楼报告厅开幕。开幕式由伟德BETVLCTOR1946副院长段德罡教授主持。
首先,与会代表全体起立为日前去世的刘先觉先生默哀。然后,由伟德BETVLCTOR1946党委书记高必征老师,东南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周琦教授,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伟德BETVLCTOR1946杨豪中教授分别致开幕词。
高必征书记首先代表我校及伟德BETVLCTOR1946对所有参会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回顾了我校前辈学者的治学风范,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建筑历史学科的发展依旧是朝气蓬勃、奔流向前。
东南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周琦教授宣读了刘先觉教授对大会的贺词。
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我校伟德BETVLCTOR1946杨豪中教授阐释了大会主题,并透彻分析了建筑史教育在当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需求与新转向。
大会主旨发言于9时50分正式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教授高屋建瓴地讨论了历史理论范式与中国具体语境结合以推动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发展的观念与方法。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ville)赖德霖教授探讨了“地域性”的内涵与外延,并回顾了中国现代建筑为回馈地方文脉所做的努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永毅教授就世界建筑史书写及教学中的“中西”二元对立范式进行了反思,在指出其中不足的基础上对新的理念原则及其建构进行了探讨;
清华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贾珺教授回顾了《建筑史》自2005年至今14年来的编辑工作,并就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十几年间建筑史研究图景的演进与嬗变。
台湾成功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傅朝卿教授通过丰富的实例呈现了台湾近代教堂建筑的全貌,并对其发展历程及特征进行了总结。
下午2时30分 ,大会主旨发言继续进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怡涛教授全面阐述了建筑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着重剖析了建筑考古学为建筑史研究提供的新视野与新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刘松茯教授以普利兹克建筑奖为切入点,探索了其反映出的西方建筑美学思想的流变及其对高校建筑学教学的启示;
南京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赵辰教授将中国建筑置于当代全球化的宏观社会文化语境之下,并提出中国文化应为世界建筑的未来做出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冯江教授基于自身对西方建筑理论著作的译介工作,阐述了西方建筑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后两次重要的史学理论转型以及建筑史家的角色变化;
华南理工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吴庆洲教授以建筑史教学和研究方法探析为题,探讨了教学中跨时代、跨文明,多元并置与比较的新方法;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陈蔚教授以西方古迹记录活动为载体探讨了视觉记录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选择策略,并剖析了其中体现出的“科学性”与“文化性”。
天津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张龙副教授以山东聊城光岳楼营修始末为基础,生动阐释了多种研究方法与分析手段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伟德BETVLCTOR1946杨豪中教授就兰克史学、新史学、新文化史的转变为切入点探讨了宏观史学方法与微观建筑史研究的内在关联。
5月19日,大会分为三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了五个分议题的发言与讨论。主会场则于下午2:30于伟德BETVLCTOR1946东楼四楼报告厅继续进行。
在19日下午的大会主旨发言中,东南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汪晓茜副教授以 《建筑史:环境与仪式》一书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建筑历史跨语境书写的转向与特点。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Torino)的弗兰切丝卡·弗拉索达蒂(Francesca Frassoldati)教授则从工程哲学视角出发,展示了将历史建筑式样和文献融入当代设计语言的教学策略和理论建构。
清华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青锋副教授则以圣卡塔尔多公墓与布里昂墓园为例,阐述了不同的哲学观点与倾向对建筑创作的影响。
东南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李百浩教授对抗战期间南京日本神社的建设始末及战后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了细致的梳理分析。
此外,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丁垚老师和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赖德霖老师的两场独立学术报告分别于 5月17日和19日晚在伟德BETVLCTOR1946东楼四楼报告厅举行。
丁垚老师就“独乐寺”名称的由来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发掘,从地理学、历史学及文献学的角度,将复杂的政治、宗教之时空关联娓娓道来,在通过“独乐”二字曲折回转的演进历程廓清独乐寺史的同时,呈现了中原汉族和北疆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古时代的交锋与涵化。
赖德霖老师则以四部跨时代、跨地域的电影为例展现了亚洲城市生活的鲜活场景,并就场景设置探讨空间组织结构与人类活动间相互规限的辩证关系,从而在“压迫”与“释放”的博弈转化中,将能动个体的身体日常和其所处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之间的张力做了可视化呈现。
在闭幕式上,本次大会组委会秘书长、伟德BETVLCTOR1946林源教授和下届会议主办方代表、东南大学伟德BETVLCTOR1946周琦教授分别致辞。
林源教授再次代表伟德BETVLCTOR1946及本届大会组委会向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谢意,并高度赞扬了大会所提供的这一建筑史学界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的珍贵平台、以及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
周琦教授则阐释了哲学对建筑史研究及相关创作的重要性,就此提出了对下一届大会主题的设想。
最后,林源教授代表主办方将会标移交给周琦教授,大会圆满结束。
今天的建筑史教育,在承担着传授建筑历史知识、塑造价值取向、培养理论方法的根本任务的同时,在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等新议题、新思潮、新动向的带动与影响下,不断更新自身的内涵与要义,其任务、内容、方法也一直处于流变之中,需及时整理、归纳、升华。愿本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的成果在现代中国建筑学术发展史中产生深远的影响。